早两年,人们看到了太多的历史新高,从金价创历史新高伴随着铜、铝等大宗商品的凌厉上涨,从大蒜、绿豆等农产品的暴炒再到白糖、棉花等商品的逐波随流,反正哪种商品要是不涨价都不好意思了。白糖的价格也一路冲刺,6000,6500,7000,7500……价格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原先普普通通的白糖摇身一变成了“糖高宗”,好不风光。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国家加大调控,诸多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出台,投机炒作资金撤退,糖市自身基本面发生逆转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糖价从去年8月以后开始回落,仅仅一年时间,主产区现货糖价从去年8月最高的7800元下跌到目前的5700元以下,跌幅近三成,原先不愁卖,身价高高在上的高富帅“糖高宗”也摇身一变成了屌丝“唐老鸭”。何为“唐老鸭”,乃“糖老压”取其谐音,糖太多,不好卖,卖不动,糖被压货,一直压着压力山大,你懂的……
近期国内糖市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应该说是价格大起大落极不稳定,随之而来的是制糖企业加大了顺势顺价销售的力度,现货糖价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坚挺。毫无疑问,糖厂的心态会有怎样的变化,基本面又会出现什么新的情况,这些成为我们当前关注价格涨跌之外,一个更加重要的话题。不过,随着周三国家收储传闻再起,沉寂了许久的收储消息又再度激起了市场敏感的神经,周三下午一开盘,受到相关收储传闻的影响,期货市场和批发市场盘面价格齐唰唰的直奔涨停板而去,意外的消息,意外的涨势,让我们不得不对后期的市场进行重新的审视和判断。
期待国家收储来救市
周三早上,看到某期货公司的官方微薄发布一条消息,“传言国家有关部委今日在北京召开有关白糖收储事宜。目前会议尚未召开,密切关注中”。如此看来,只要价格下跌一段时间,业界就不免会时不时的拿国家收储来说事,在空头肆虐,价格节节下跌,有效利多题材有限的情况下,仿佛国家收储俨然已经成为救市的一根救命稻草。
其实,这也不能怪业界敏感,谁让国家首先“失信”了呢?至从5月24日第一批第八次收储完成50万吨收储计划之后,剩下的尚未兑现的那50万吨的收储何时启动始终是业界最关心的话题,尤其是让多头们念念不忘。况且,价格跌到目前这种程度,离6550的收储基准价已经非常遥远,但是国家有关部门却一直没有出来给个说法,国家对后市的态度到底怎样很是让人琢磨不透。这也使得期待国家收储来救市的声音一直存在着。
收储传闻影响,价格瞬间涨停
周三中午,传闻有关部门的会议结束,市场上、糖业QQ群里也相继传出了收储的有关消息“今日北京召开相关糖的会议,基本确定收储50万吨陈糖,只允许糖厂参加,价格6550。是从6550往下竞拍的,谁出的价格低,就收谁的。”
那么怎么理解这个收储传闻呢?以下卡罗拉的分析仅仅只是针对周三市场的这个传闻而做出,最终还是要以最后的收储文件为准。
第一,50万吨收储没有太多悬念,毕竟国家早在2月份就已经确定了本榨季收储100万吨的计划,如今只是启动尚未完成的数量。
第二,收储陈糖,按照字面上的理解,确定的说只是收储11/12榨季生产的糖,12/13榨季即使增产再多,也暂时不会收储下个榨季的新糖,先切实解决目前的困难再说,而且就目前的库存形势,倘若收储一旦启动,交储的积极性肯定会非常积极,也根本轮不到新榨季的糖来交。
第三,只允许糖厂参加,这也意味着只收储糖厂剩余的糖,这与第一批收储时候规定的“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请成为华储交易所收储交易会员参加收储交易,也可以委托华储交易所收储交易会员代理交易”有很大的差别,对交储会员的限制更加严格,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糖厂严峻的库存压力,更加具有针对性。
第四,价格6550,这是传闻最重要的精髓所在。6550元收储,要知道今天上午的价格才是多少,上午主产区现货报价柳州5630—5700,南宁5670,郑糖1301上午收盘5373,柳州批发市场094合同上午收盘5484,不管是哪个价格,都与传闻中的6550存在巨大的价差,因此,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下午一开盘价格就出现立马飚升,瞬间涨停的情况了。正如卡罗拉在上周《热点追踪》栏目中所说的,“如果希望形成止跌反弹的条件,有两个条件也需要满足:一个就是能够出现强有力的外部影响,比如说第二批收储实施的政策影响。另外一个就是市场价格本身下跌已经足够深,出现了明显的投资价值,到达一个本身的底部,但是这个底部也许是目前的5310点、也许还会是更低,这个是受是否能够有更多外部因素出现来配合影响的。”而今天价格的涨停,多头也正是利用了这个突发的利好题材,打了空头一个措手不及。
收储影响到底有多大?
从6550往下竞拍的,谁出的价格低,就收谁的。传闻中没有明说往下竞拍有没有最低价格的限制,当然,如果明说了,那就不是传闻了而是政策文件了,不过就这个传闻而言,6550往下竞拍,这与第一批收储仍然有着本质的区别。而这也将决定本次收储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第一批收储是确定各库点最高的到库结算价之后往下竞拍,送货到库的价格不低于每吨6550元,这也就意味着不管交储有多激烈,保底价格就是6550元,第一批收储6550的价格是“底”。而传闻的第二批收储则是6550元往下拍,谁出的价低就收谁的,倘若拍卖时制糖企业交储意愿积极,竞相压价交储,就会出现收储越拍价格越低的情况,这也就意味着即将进行的第二批收储6550的价格是“顶”。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制糖企业理论上能够以6550元的价格交储,而一旦有多家制糖企业积极的交储,那么糖企最终的交储价格是多少那就真不好说了。
如果真是这样,6550以是“底”,现在变成了“顶”,那么第二批收储对行情的提振作用将会大打折扣,在很大程度上,收储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制糖企业的交储意愿以及对后市的判断。倘若各家制糖企业在收储过程中形成默契,不竞相压价收储,那么他好我也好,这个不用多说。倘若有些库存压力大的糖企首先以消化库存作为前提,不太考虑价格的话,那么结果就真不好判断了,别说6550,就是6000,6100有人交糖那可能也不是稀奇的事情。
再有,从50万吨的收储数量来看,只要第二批收储启动,正常情况下50万吨食糖将会很顺利的交入国库,肯定不会像第一批收储那样历经波折,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过截至7月底全国的工业库存还有287.72万吨,同比增加116.4万吨,在如此巨量的库存面前,50万吨的收储量姑且不说是微不足道,那也是影响比较有限,并不足以改变当前整体供大于求的格局,对此要保持谨慎乐观的心态。不过换个角度来看,没鱼有虾米也是好的,在压力大的情况下,库存能减一点是一点,而且第二次收储的促进作用不在于能减少多少库存,更重要的是看能否通过收储这个杠杆效应,达到促进行情回暖、需求提升、销量好转局面的出现,这或许才是更加深远更有价值的方面。
不过就卡罗拉看来,国家在这个时候选择收储还是有些不够理智。国家的收储,除了要看整体的供求格局之外,还需要看以下几个条件是否能够满足?一是收储起码要保证国家的利益不受损失,二要参考后期的供求形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产区现货糖价已经跌到5700左右,但是国家却以6550元收储剩余的50万吨显然并不现实,这其中的利益损失谁来承担?如果单纯从缓解供应压力的角度出发,那么国家远可以选择降低收储的基准价格。再从长远来看,今年甘蔗长势理想,下榨季大增产的可能性非常大,国家在收储时更加需要考虑长远之需,调控的弹药不会一下打完。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收储不是救市稻草,不管最后几个月的价格怎么变化,本榨季至少能够保证了全行业盈利的基本要求,与其在本榨季后期高价收储,倒不如从长远出发,及早做好下榨季的应对方案,避免下个榨季出现价格再度下跌,多方利益受损的局面。
后期行情将如何演绎?
从8月15日进口糖的估算价情况来看,泰国糖进口到港估算价5500元,巴西糖到港估算价5515元,随着周三下午盘面的涨停,不出意外的话周四各地的现货价格肯定会出现大幅度的提升,可以说随着价差的变化,目前进口糖已经无利可图,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抑制后期进口糖的欲望。另外昨日看到新闻,中国原计划三季度运往国内的50万吨巴西糖转运其他国家,包括印度、印尼、马来西亚,以避免造成国内供应过剩。后期进口预期下降,当前在途的进口量减少,这是否也意味着进口糖对后市的影响逐渐减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也许情况还远没有这么乐观,昨日消息中说到的50万吨巴西糖转运他国也许只是三季度计划到港进口糖的冰山一角,而且这50万吨进口糖是否是属于配额外的进口,由于成本太高而放弃并不得而知。不过从前期5、6月份国内外糖的价差情况来看,出现大量进口将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按照一个半月左右的船期计算,三季度仍然还将会出现一轮进口糖集中到港的高峰,此种情况有点类似于期货仓单中的有效预报,结果未知但事实已成,所以有必要对后期进口糖保持更多的警惕。况且今年1—6月份国内进口糖已达144万吨,同比大幅增加92.4万吨,增幅高达177%,与去年进口糖是下半年集中到港,压力主要集中在后期的的情况不同,今年进口糖到港主要集中在前期,供应压力提前出现,对当前价格的压制也就更加明显。同时,今年消费需求不旺盛,国内增产,食糖库存量增长,当前阶段供应量严重过剩,这是与去年同期基本面最大的不同所在,也是制约价格反弹高度的最大因素。
单纯从价格来看,周三下午盘面各合同价格瞬间涨停,柳州批发市场主力094合同收于5666元,郑糖1301收于5573元,从价格短期的演变来看,受到重大利好消息的提震,短期价格势必还会有很大的爆发力,而这个趋势目前市场很难去阻止,我们也需要顺势而为。就短期目标来看,5月24日第一批收储结束时,参考郑糖1301当时的价位在6000点左右,这也会成为价格短期反弹的重要目标位置。
目前的价格就好比一个被压制了很久的弹簧,今天刚刚出现解除压力的机会,势必会强势弹起,而且由于强大的惯性,反弹的高度和时间肯定也不会匆匆结束。利好来袭,这个时候能做的,要么顺势而为,要么耐心等待,别无选择。
GSMN声明:此文章为特约撰稿人提供,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业界资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未经广西糖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772--3023699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线:4006-230057
信息:0772-3023699
商城:0772-302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