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气象条件对甘蔗生长的影响与评估

收藏

    前言: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抗灾能力差,“靠天吃饭”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特征。对农产品而言,几乎所有品种的产量都受天气变化的左右,甘蔗自然也不例外。[fen]

    2010年开年至今,干旱、地震、泥石流、台风、暴雨……一系列的天气灾害频频发生,我们也经常听到“难道2012真的要来了?”这样的声音。也许“2012”只是由电影引发的一场思考,但2010年的天气变化确实异常。异常天气频繁出现,不仅会影响到百姓日常生活,也会影响甘蔗产量。

    本文主要分析2010年气象条件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评估我国食糖产量,以及对今年冬季可能遭遇的天气情况进行探讨。

    一、2010年春季降水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自2009年秋季到2010年春季,由于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偏高,中国西南地区出现秋冬春连旱。其中云南、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达到特大干旱等级,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严重干旱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广西和云南两大甘蔗主产区而言,严重旱情直接影响到甘蔗的种植、出苗和分蘖。

表1:3月南方甘蔗产区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特征量统计

    3月份,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南部等地气象干旱严重,广西和海南降水量属于全国最小值,其中云南东部、广西西北部、海南等地降水量不足10毫米。降水量与常年相比,云南北部和东部等地偏少5~8成;海南、广西中西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与常年同期相比,广西、云南、广东和海南3月份的平均气温偏高0.3-1.7℃。温高雨少导致上述地区气象干旱持续发展。较重的旱情使蔗区处于苗期的冬植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分蘖期延迟,不利于发根,甚至蔗根干枯,幼苗凋萎死亡;对春植蔗的下种及种苗的萌发和宿根蔗的发株有不利影响,造成发芽发株少,降低后期有效株数。

    3月下旬至4月底,西南旱区出现6次小到中雨、局部大雨的降水过程。总降水量,除云南东北部不足50毫米外,其余大部一般都在50毫米以上,其中云南西部和南部、广西中东部等地达100-200毫米,降水使西南旱区大部气象干旱得到缓解。

表2:4月南方甘蔗产区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特征量统计

    4月份,西南旱区、广西西部和海南陆续出现降水,大部地区气象干旱得到有效缓解。4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云南中西部偏多3成至1倍,其余地区接近常年。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云南偏高0.8℃,广西、广东和海南等地偏低0.1-1.8℃,月日照时数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4月份我国区域性低温霜冻、阴雨寡照、干旱等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因为该时间段恰恰是广西、云南等地甘蔗播种、出苗的关键时期,但受秋冬春连续干旱和4月份低温寡照等自然灾害影响,广西糖料蔗播种、出苗、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部分宿根蔗未能及时破垄松兜,并出现有效苗数偏少、株高比正常年份偏矮、生长期延缓等不良现象。

表3:5月南方甘蔗产区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特征量统计

    进入5月份后,南方地区出现6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发生时间大致在5月5-7日、8-10日、12-14日、16-19日、20-23日、26-31日。不过与常年同期相比,5月份我国南方甘蔗主产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广东降水偏多)。五月底的那次降水使云南等地的气象干旱得到有效缓解,土壤墒情得到明显改善,对农牧业生产和水库蓄水等十分有利,也利于甘蔗等旱地作物生长和补种。不过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当时农民预留蔗种并不是很充足,后期补种面积并不是很大。

    二、2010年主汛期降水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6-8月为我国主汛期,该时期正值各蔗区甘蔗进入生长旺季,是甘蔗生长最大需水期。

表4:6月南方甘蔗产区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特征量统计

    7月份受副热带高压、高空槽、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是高温、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多发季节。月内,“康森”和“灿都” 两个台风相继登陆我国,登陆个数较常年同期(2.7个)略偏少。今年第2号台风“康森” 7月16日 19时50分在海南省三亚市沿海登陆,受其影响,海南农作物受灾面积3.4万公顷,总体来讲,台风“康森”对华南地区的影响利大于弊。第3号台风“灿都”于 7月22日 13时45分在广东省吴川市沿海登陆,造成广东农作物受灾面积19.5万公顷、广西农作物受灾面积7.2万公顷、云南农作物受灾面积1.3万公顷、海南农作物受灾面积360多公顷。尽管“灿都”给部分地区造成严重灾害,但其带来的降水对缓解海南和雷州半岛的旱情十分有利。

    南方蔗区7月平均气温偏高,云南平均温度22.6℃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广西为次高。两广和海南降水量偏少2-3成(其中7月上旬,广东、广西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云南降水量略为偏多。月日照时数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在甘蔗需水量较大的7月份,高温少雨天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广和海南地区甘蔗拔节长高,这三个地方的甘蔗月生长速度普遍偏慢。云南蔗区由于降水量较常年正常水平略偏多,利于甘蔗等作物生长发育。

表6:8月南方甘蔗产区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特征量统计

    8月份我国仍处于主汛期,不过桂、滇、粤三省区高温少雨,而海南地区则是低温多雨。月日照时数与常年同期相比,广东、广西东南部等地偏多50小时以上,海南和云南等地接近常年同期。月内桂、滇、粤三省区持续温高少雨,部分地区旱情发展,对甘蔗等作物生长不利。持续高温天气导致农田土壤失墒加剧,广西和湛江的甘蔗等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月生长速度偏慢。

    从今年主汛期各月降水分布情况看,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广西大部分蔗区6月份比常年偏多3成以上,7月、8月比常年同期偏少2-3成;云南省蔗区6月、8月偏少1成以上,7月正常到稍多;广东蔗区除6月偏多外,7月、8月均比常年同期偏少;海南蔗区6月、7月偏少,7月比常年偏多。从各地各月降水量来看,主汛期出现高温少雨天气,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甘蔗快速生长的水分需要,甘蔗的月生长速度较去年同期偏慢。

    三、2010年秋季降水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9月,超强台风“凡亚比”登陆我国,给南方地区带来明显风雨,两广地区降水同比明显偏多(云南基本持平,海南偏少),无明显秋旱发生。广东、广西东南部、海南东北部等地有200~400毫米,局部地区400毫米以上,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南大部降水偏多3成至1倍。其中广西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广东为次多值。

表7:9月南方甘蔗产区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特征量统计

    在时空分布上,9月份南方蔗区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云南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同期次高值。9月份日照时数,南方蔗区大部地区在100~200小时之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从气象条件来看,9月份由于降水充足,气温偏高、光照时间也比较正常,有利于甘蔗生长。尤其是广西良好的天气情况,蔗区甘蔗的绿叶较多,对甘蔗后期生长比较有利。

    四、2010/11榨季我国糖产量预估

    从前文的气象特点看,今年我国天气的异常性、突发性、局地性十分突出。今年春季,由于旱情、低温寡照等天气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了甘蔗的种植、出苗和分蘖,导致甘蔗发芽、分蘖少,后期的亩有效茎数也偏低。进入主汛期后,南方蔗区出现高温少雨天气,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甘蔗快速生长的水分需要,甘蔗的月生长速度较去年同期偏慢。进入秋季后,天气情况有所改观,这对促进甘蔗后期生长和糖分积累比较有利。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受前期的干旱、低温寡照以及中期出现的高温少雨等天气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拖累”了甘蔗早期和中期生长,导致甘蔗长势多少有点“先天不足”。因此,尽管2010年秋季的气象条件较常年同期要好,也有利于促进后期甘蔗生长,但笔者认为总体上恐怕难以弥补早期、中期的不足。从这一点来看,主产区为实现高产高糖目标,2010/11榨季糖厂开榨时间或许会较去年略有推迟。产量方面,预计2010/11榨季南方甘蔗糖产量在1020-1050万吨左右,北方甜菜糖预计有望达到90万吨,全国食糖总产量为1110-1140万吨区间。与2009/10榨季食糖产量1073万吨相比,有望恢复增产但增幅不会很大。

    五、应对异常气候,思想上需要充分认识

    气候异常的成因错综复杂,是多种气候影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的气候不仅受到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的影响,也同时受到中高纬度大气环流、青藏高原积雪、季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多个因子的制约。由于各种各样无序因素的影响逐步积累,其结果是很难预测的。换句话说,气候变化不等同于其他事物规律,很多时候我们无法以过去预知未来,要不然2010年就不会有这么多“异常天气”的说法。笔者认为,应对异常天气变化,在思想上需要充分认识。

    根据目前监测情况来看,2010年我国的气候与1998年比较相似。5月,厄尔尼诺现象结束;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世界气象组织发表的最新监测报告显示,中等偏强的拉尼娜现象正在太平洋赤道地区形成,并可能持续到明年第一季度。

    近60年来拉尼娜事件影响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部分地区秋雨偏多,冬季全国大部以降水偏少为主,气温偏低。一般而言,在拉尼娜事件发生年的冬季,我国冬季容易出现低温天气。例如1999年冬季,江南、华南、西南等地出现严重的低温冻害,常年无寒的滇南地区也出现了历史上最为罕见的霜冻灾害。2008年年初的南方地区遭遇的冰冻雨雪天气,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拉尼娜事件的影响。

    根据前文分析的气候状况来看,目前秋季降雨偏多与拉尼娜事件发生后的情况比较类似。因此,对于2010年的冬季,我们要特别警惕低温现象的发生。毕竟在预计2010/11榨季全国食糖产量增幅不大的情况下,一旦冬季真的出现严重低温天气,恐怕届时市场又会掀起一股“炒天气”之风。(注:特约气象分析师 风云;本文完成于2010年10月中旬,原刊登于2010年10月《糖市》杂志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 “本站原创”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广西糖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772--281744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pua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