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周巧璋女士,现任广东东莞市巨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在糖业界,做糖的女性不多,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女性更是少。在全国糖会以及云南的食糖产销形势分析会议上的商家发言中,经常会看见周巧璋女士活跃的身影,在会议上听到她的发言。本周我们很荣幸请到她做客《每周访谈》。就当前的产销现状、淀粉糖市场、糖价后市走向等问题,她发表了自己的个人见解,文章整理如下,供业界朋友参考。
解读产销
编者:和去年同期数据相比,在产量同比减少50万吨的前提下,今年的累计销糖量减少了71万吨,业界不少人士对此抱悲观态度,对四月的产销率,您是怎么看的?
周总:每年情况不一样,产生数据的市场环境不一样,单纯的对数据进行对比,实际上的意义并不大。
编者:从纯粹的工业库存数据来看,截止四月底,工业库存的数量是344万吨;而2005年的同期数据是326万吨(已全部停榨),加上5月份20万吨既定的国储糖投放量等,业界普遍认为后期的销售压力比较重。您持相同看法吗?
周总:随着市场的发展,糖源逐渐向少数企业集中,市场的垄断化程度提高。就产销区当前现状来说,厂家手中的糖源自然会多一些,处于中间环节的流通商手中的库存是比较薄弱的。价格上涨时,销区采购会比较积极,食糖的流通速度会加快;价格下跌时,销区采购量减少,食糖的流通速度以及食糖的消费都会相应比较缓慢。
个人认为,后期并不会存在比较重的销售压力。和去年同期相比,工业库存的量可能多一些,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上半个榨季的价格是在什么价位,去年的价格又是在怎怎么样的一个运行区间。从五月份到十一月左右,还有近六个月的销售时间;今年的中秋节是在十月份,中秋节是比较延后的,这是历年比较少见的,这意味着将极大地拉长食糖消费旺季的时间。进入五月份后,食糖消费旺季才会在真正意义上启动。夏季冷饮消费、中秋用糖等,必将在很大程度上拉动食糖消费。从销售时间以及市场强劲的消费需求来看,担忧后期存在较重的销售压力是没有必要的。
编者:有部分业界人士认为,在国储竞拍之前五月现货的销量难有起色。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周总:个人认为,五月份的两次拍卖价格可能会比四月份的拍卖价都要高。在市场消费需求的推动下,竞拍将更为激烈。四月份应该说算是启动的预热阶段;进入五月份之后,市场进入了消费的启动阶段,这些都会促使拍卖价的相对看好。对拍卖价格预期好坏,实质上反映出业界对现货销量是否能有效支撑价格以及对后市价格牛熊走向心态上的判断。
关注替代品市场
编者:贵公司经营品种比较多,除做食糖现货生意外,还从事淀粉糖经营,与淀粉糖生产厂家有很直接的接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当前淀粉糖价格,近两个榨季,淀粉糖生产成本增幅大吗?
周总:作为原料的玉米没涨价,所以淀粉糖保持着一个比较平稳的价格。据我了解,北方产区当地的价格是在2300元多,加上200元左右的运费,广州淀粉糖价维持在2500元左右。结晶糖等品种糖价就相对较高,价位都到了3200多左右。近两个榨季,淀粉糖价变化并不大,增幅也就在几百块左右。
编者:您认为在食糖的竞争中,淀粉糖的生产发展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您认为它的前景是怎么样的?
周总:淀粉糖生产正处于一个加速发展阶段,由于淀粉糖生产成本相对比较低,而市场消费需求又处于一个比较旺盛的阶段,这些都促进了淀粉糖生产的发展。同任何一个行业一样,淀粉糖生产行业也正在经历着洗牌重组,资源不断向优势企业集中,一些比较具备竞争力的淀粉糖厂家脱颖而出。山东、河北、吉林等产地就集中了很多这样的企业。如山东西王糖业、山东鲁洲食品集团、河北骊骅集团等。
和食糖相比,淀粉糖生产成本比较低,同时又是比较环保的绿色食品,同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农产品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淀粉糖厂家逐步与部分终端用糖企业建立起了比较好的合作关系,消费者对淀粉糖的消费习惯也逐步培育了起来。从这些方面来看,淀粉糖的发展前景是很好的。农业部预计今年淀粉糖的产量将达到520万吨。未来几年,淀粉糖市场份额估计会更大。
做好流通服务
编者:近两个榨季,不少流通企业都在反映流通环节的市场份额、利润空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缩水。您赞同这个观点吗?您认为是些什么原因造成的?
周总:市场竞争在加剧,服务正在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对终端市场的竞争也存在这个情况。和以往情况出现了很大的不同,不仅仅是流通企业在做终端这块市场,制糖企业将食糖配送也做到了终端市场这个环节,近两个榨季,制糖企业和终端用糖企业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电子商务发展的今天,终端用糖企业更是可以直接在食糖批发市场进行采购。这些种种因素都导致了流通企业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缩水,流通企业的销售量、销售额在减少。
编者:为了保持或者说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您认为处于中间环节的流通企业采取些什么措施做好终端市场的服务?
周总:做好终端市场,流通企业做好服务是最关键的、是第一位的。为客户提供更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的同时,更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我认为应该注重对终端市场进行调研,因为新的情况会不断出现。就拿终端企业使用替代品来举例子。这个榨季,由于糖价高,不少终端用糖企业是存在采用淀粉糖等进行替代消费。但是不是所有的终端企业都是这样呢?据我了解,采用食糖替代品的情况,主要是一些不规模不大、品牌知名度比较低的终端企业。对于那些品牌知名度、企业美誉度高的终端用糖企业来说,它们还是在使用食糖,比如说徐福记、红牛等等食品企业,它们的用糖量是增长的。而在沿海食品加工业还存在一些情况:一些高端的国外食品企业开始在国内采购食糖,同时来料加工转出口的一些订单也是大量的在本土采购食糖。这部分终端企业的用糖消费量一直没有被业界所重视和注意到,这部分市场的可开拓空间是很大的。
所以流通企业应该将服务尽量做细,要根据客户群的特点、客户分布的需求,将客户界定为不同档的客户群:高、中、低档客户群体,为其提供更针对性的服务。开拓、培育各档的客户群体,做好相应的订单服务以及食糖的配送工作,进行配套的食糖质量跟踪工作等,在促进食糖现货流通的同时,不断开拓市场份额,实现企业赢利地增长。
展望后市
编者:对于后半阶段的比较纯粹的销售期,您对后市的糖价是怎么看的?下个榨季的糖价呢?您的依据是?
周总:我个人对后半个榨季的价格是谨慎看好的。后期业界比较担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60万吨国储糖的投放量,个人认为很难全部进入市场,部分投入的可能性比较大。进入后半阶段的纯粹销售期后,在夏季旺季以及后期中秋用糖的带动下,市场的消费需求是比较强劲的。我认为,后期广西产区的价格估计会在4600-4900这样一个运行区间,销区以广州为例,估计会在4700-5000左右。
在本榨季糖价良好的运行平台上,下个榨季糖价会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运行。这与国民经济良好运行态势也是比较吻合的。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对农业发展问题的重视,这些都将为糖业的发展创造很好的氛围。经济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居民的消费观念、市场的消费需求也必将在今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这些都为下个榨季糖价奠定了基础。
编后:感谢接受专访的周巧璋女士,感谢她对广西糖网信息工作一直以来的支持。文章内容根据采访整理而成。如果文中观点引起了您的共鸣;如果您有不同见解,都欢迎您来电来信和我们交流。我们的联系方式:0772-2831153,0772-2817448;e-mail:gsmn163@163.com 。(采编:子琪)
热线:4006-230057
信息:0772-3023699
商城:0772-302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