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以来,高温高湿的天气仍在延续,利于甘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近期各种甘蔗病虫发生频繁、为害加重,各地要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工作。
1 发生动态
蔗根天牛 蔗根天牛成虫发生期很长,始见期在4月上旬。成虫有较强趋光性,交尾产卵时间在6~7月,一般在夜间进行,卵期4~14天。幼虫孵化后,取食邻近蔗根、嫩梢和种茎,后钻入宿根蔗蔸或新植种茎,地下部分食空后,再沿茎基部向上咬食。目前蔗根天牛幼虫已开始陆续孵化,为害将逐步加重。
蔗龟 4、5月间,蔗龟成虫陆续出土,白天停留在蔗头四周,晚间活动为害。蔗龟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近期的降雨过程促进蔗龟出土,预计6月中旬为害将日趋加重。
甘蔗螟虫 为害甘蔗的螟虫主要包括二点螟、条螟和黄螟,发生比去年同期偏重,据天峨、港南、灵山等县(区)的调查,枯心率一般为0.4%~6.2%,高的达12.6%~31.3%,局部地区则高达40%。田间虫量平均成虫为19头/百株,幼虫16头/百株。预计将达中等发生程度。
甘蔗蓟马 甘蔗蓟马在蔗产区为害较为普遍,低洼积水的田块发生偏重。甘蔗蓟马在5~6月进入盛发期,其以口器锉吸甘蔗心叶造成危害。据金秀、港南两县调查,田间受害株率低的为3.3%~3.8%,高的达22%~32.3%,个别地区甚至高达90%。预计中等程度发生。
甘蔗绵蚜 绵蚜主要以成、若蚜群集在蔗叶背面中脉两侧吸食汁液造成为害,其次绵蚜分泌的蜜露形成煤烟病。据龙州、天峨等调查,目前其只在局部蔗田有零星发生,虫量高的11头/叶,平均5头/叶。
甘蔗长蝽 成、若虫常少量群集藏匿于心叶或叶鞘内,刺吸叶片的汁液,造成蔗苗生长发育停滞。据象州、金秀等调查,目前成、若虫混合为害,局部蔗区平均虫株率为25%,虫口密度平均为36头/百株,单株虫量最高可达7头。预计发生程度轻、局部中等发生。
甘蔗梢腐病 在宿根或土表的植株残体上的病原,在适宜条件下侵入甘蔗幼嫩叶片,高温高湿及过施氮肥的蔗田,梢腐病发生重。据防城调查,发病叶率平均为5.5%,高的达18%。宿根蔗较新植蔗发生早、发病重。
甘蔗黑穗病 带菌土壤和宿根病蔗为初浸染源。5月下旬持续的温湿天气,利于黑穗病的发生和传播。据金秀、龙州调查,病株率平均为3%~4.5%,局部蔗区高达17.8%。
此外,甘蔗赤霉病、凤梨病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2 防治意见
2.1 加强调查,及时发布病虫信息 6月份我区仍会有大范围的降雨天气过程,将加剧甘蔗病虫特别是病害的发生。各植保部门要做好充分调查,做到病虫情报及时的上传下达。
2.2 综合各种防治措施
2.2.1 物理防治 蔗根天牛、蔗龟、甘蔗螟虫等具有较强的趋光性,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挂黄色诱虫板防治甘蔗绵蚜、挂蓝色诱虫板防治蓟马等。
2.2.2 农业防治 做好蔗田的清理工作,及时摘除病叶或拔除病株,进行集中深埋,减少病原;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使用氮肥,注重培育甘蔗长势。在蔗龟盛发期,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放水漫灌畦面10分钟,驱赶或捕捉成虫和幼虫的办法。
2.2.3 使用安全、高效、对口农药 对甘蔗病虫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主治重要病虫,兼治次要病虫。防治蔗龟可选用晶体敌百虫或辛硫磷等兑水淋洒蔗苗基部;防治蔗螟可选用杀螟硫磷、抗虫灵、巴丹等喷雾;防治甘蔗蓟马可选用乐果、杀螟硫磷等;防治甘蔗绵蚜、甘蔗长蝽可选用抗蚜威、乐果等;防治甘蔗梢腐病可在发生初期喷洒1:1:100倍式的波尔多液或绿得保、苯菌灵等药剂;防治甘蔗黑穗病可选用三唑酮、代森锰锌等。
热线:4006-230057
信息:0772-3023699
商城:0772-302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