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断路" 广西千吨甘蔗良种面临"黄金变烂铁"

收藏

    广西一个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因为市场信息不畅,繁育的高产良种未能砍运外调,眼看种植季节即将过去,约1200吨良种面临“黄金变烂铁”惨遭毁弃的命运。

    位于北海市的农源种业繁殖基地是广西甘蔗良种繁育的专业基地。2006年以6000元/吨从福建引进通过国家鉴定的“福农15号”甘蔗良种进行繁育。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所长陈如凯教授介绍,这一品种由美国引进的品种与国内良种杂交育成,糖份最高达18%,亩产超过10吨,是一种适种性很强的高糖高产良种。

    按照甘蔗良种推广的规律,新引进的良种须经多次繁育,随着繁育的面积不断扩大,作为种苗的价格不断下降,直到降至与原料甘蔗价格基本持平时才变成进厂榨糖的原料。良种推广是提高糖厂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作为全国最大的蔗糖产区,广西10多年来通过推广桂糖系列、粤糖系列、闽糖系列和新台糖系列新品种,甘蔗产糖率由1996年-1997年榨季的9%,提高到2006年-2007年榨季的12%以上,等于由约11吨甘蔗榨1吨糖提高到8吨左右榨1吨糖。

    农源种业繁育基地负责人潘能伟说,良种滞销主要缘于市场信息不畅。今年南方发生严重寒冻后,以为各地甘蔗种苗会出现紧缺,基地没有进行大的推广,尽管榨区一些县陆续砍运外调了一部分,但目前仍有约1200吨良种留在地里。“这些良种可种植2000多亩地,通过两三年的繁殖,覆盖面积可达100多万亩,经济效益可想而知;但如果推广不出去,就白白浪费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甘蔗良种推广主要通过各地农业局、“糖业办”等政府机构进行,与市场最为密切的糖厂将之视为政府的“份内事”,相对积极性较低;而由于风险较大,农民对于从引种到变成原料甘蔗前的良种繁育过程一般不愿参与,也是目前甘蔗良种推广难的原因。

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pua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