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蔗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收藏

  提要:2021年3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广西代表团《政府工作报告》审议会上指出:蔗糖是食品加工行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原料,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府会继续支持蔗糖产业发展,希望有关方面也要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努力提高蔗糖产业的竞争力。要组织一批科技人才,找准薄弱环节,不惜重金在蔗糖相关研究领域实现突破。要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用三年五年、甚至八年,攻克这一难关。为贯彻落实克强总理指示精神,本文就广西蔗糖产业创新发展的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思路作粗浅探讨,以期对糖业发展有所裨益。

  一、广西糖业创新发展基本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糖业发展,把糖业当作边境民族地区固边稳疆、脱贫奔小康和促进国家食糖安全的重要产业来抓,推动糖业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糖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发展史。

  (一)管理创新,广西成就了糖业稳定有序发展

  广西糖业发展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管理模式优化。糖业管理模式经历了农、工、贸分治—农、工合治—农、工、贸再分治—农、工、贸逐步一体化管理4个阶段。广西糖业在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中逐步发壮大。

  第一阶段(1985年以前),农、工、贸分治时期。糖料蔗种植业归自治区农业部门管理,制糖加工业归自治区工业部门管理,食糖贸易归自治区商业部门管理。

  第二阶段(1985—2002年),农、工合治时期。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糖业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85年成立自治区糖业公司(简称“广西糖业公司)”,代政府履行糖料蔗种植业和制糖业的行政管理职能。公司化的行政管理公司代行政府管理职能,虽然促进了糖业的市场化,但也存在政企不分的矛盾和问题。200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再次对糖业管理机构进行改革,决定撤销广西糖业公司,并给予5年的过度期。

  第三阶段(2002—2010年),农、工、贸再分治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原广西糖业公司代行的糖料蔗种植业和制糖工业职能分别划回自治区经济贸易委员会和自治区农业厅。

  第四阶段(2010年至今),农、工、贸逐步一体化管理时期。针对糖业农、工、贸分治,难以形成发展合力的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10年成立了由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管理的自治区糖业发展局,统筹糖料蔗种植业和制糖业发展。但此次改革未撤销自治区农业厅的糖料蔗发展职能,存在糖料蔗发展多头管理问题。同时,食糖贸易管理职能于2009年划入了新成立的自治区商务厅。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撤销自治区糖业发展局,成立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归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管理,对糖业农、工、贸实施一体化管理。这一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广西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十三五”时期成为广西糖业发展史上发展质量最好的五年。

  管理体制创新。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西糖业管理体制与时俱进,经历了两次大的改革创新。第一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开始实现的糖厂蔗区制,第二次是2019年实施的糖料蔗购销市场化改革。

  为了规范糖业榨季生产秩序,提高糖料蔗入榨新鲜度,提升糖厂经营效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对糖厂原料基地实施蔗区制改革,在尊重制糖企业历史形成的扶持、收购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运输距离和入榨时间最短化、运输成本最低化、蔗区属地化等最佳经济原则,规定制糖企业发展糖料蔗种植义务和承担收购责任区域界限的管理制度。制糖企业只能在政府划定的蔗区内扶持糖料蔗种植,并对区域内种植者种植的糖料蔗按政府定价应收尽收。这是广西糖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迅速超越广东,逐步占据中国糖业半壁江山,成为全国第一食糖产区,并连续16个榨季保持全国60%左右产量份额的成功经验之一。

  第一次改革,实施蔗区制,推进蔗区资源化,广西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做出示范和榜样,成为广西糖业“一次创业”的成功经验。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十二五”以来,蔗区资源固化的弊端也日益显现。一是计划管理的糖料蔗购销制度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后,打破蔗区管理制度,允许糖厂自由收购糖料蔗的呼声高涨;二是糖厂拖欠蔗款问题突出,影响蔗农的生产生活。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为推动糖业二次创业,自治区人民政府从2010年开始对糖料蔗购销体制改革问题进行调研。经过10年左右的持续调研,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19年2月26日印发了《关于深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19〕8号),提出放开蔗区、放开糖料蔗收购政府定价,并在全自治区推广糖料蔗订单农业产销模式,解决糖厂原料基地问题。糖料蔗购销市场化改革两年来,取得初步成效,蔗款兑付进度加快,农民种蔗积极性提高,食糖产量连续两个榨季稳定在600万吨以上。

  第二次改革,蔗区和价格“两放开”,推动糖料蔗购销市场化,广西走得积极稳健。

  (二)机制创新,广西实现糖厂与蔗农利益共享

  如果说蔗区制是广西糖业“一次创业”时期的第一条成功经验,那么创新糖料蔗收购定价机制,实施蔗价与糖价挂钩联动,则是广西糖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第二条成功经验。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广西糖业面临走向市场的严峻考验。由于企业不熟悉、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导致广西糖业1991/92年榨季结束了连续28个榨季的盈利史,亏损5.52亿元。特别是1995/96年~1998/99年的4个榨季连续亏损,企业无力支付农民蔗款,“白条”现象十分普遍,对蔗区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影响。

  面对糖业几十年未遇的困境,广西各级政府及制糖企业和广大蔗农经过认真的思考与研究,得出了广西糖业前景的基本判断:“要么同生,要么共死”。为了实现“同生不死”,并逐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做大做强糖业的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按照党的“十四大”精神,在强化蔗区管理,积极推动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首创性地提出建立制糖企业与蔗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糖-蔗价格联动改革思路,以实现蔗农、制糖企业和政府同兴共荣,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之目标。

  经过原南宁地区等地连续7年实施蔗价与糖价联动的探索,2005/06年榨季开始,广西实行统一的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优良品种加价政策,同时采取糖-蔗价格挂钩联动、二次结算的管理方式。即:榨季前由政府下达糖料蔗收购价格政策,规定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及与之联动的一级白砂糖平均含税销售价和联动系数。榨季结束后,对食糖销售价格进行核定,若一级白砂糖平均含税销售价格高于联动糖价,制糖企业按联动系数与蔗农进行二次结算。糖-蔗价格联动政策的实施,蔗农利益得到了最大保障,稳固了糖业发展的基础,推动了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011/12年榨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将广西糖-蔗价格联动经验推广到全国各产糖省区。

  (三)科技创新,广西构建了最完整的蔗-糖产业链

  甘蔗全身都是宝,党的“十四大”以来,广西糖业围绕“吃干榨尽”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大力推进制糖副产品综合利用,发展糖业循环经济,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建成了国内外最完整的蔗—糖产业链。先后形成了“甘蔗—制糖及副产品糖蜜—酒精—酒精废液—复合肥—还田种蔗;甘蔗—制糖及副产品糖蜜—酵母、味精—废液—复合肥—还田种蔗;甘蔗-制糖及副产品蔗渣—制浆造纸—废液碱回收—再利用;甘蔗—制糖及副产品蔗渣—发电—蔗渣灰—肥料—还田种蔗”等闭合循环经济产业链。二是副产品综合利用率全国领先。制糖副产品蔗渣、糖蜜利用率100%,蔗渣制浆造纸产量居世界第一,蔗渣发电量居全国生物质发电第一,打造了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三是产品创新取得良好成效。发展了精制糖、赤砂糖、红糖、黄金砂糖、异麦芽酮糖(醇)、液体糖、糖果食品及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和文化与生活用纸、环保餐具、食用酒精、酵母及酵母提取物、饲料、生物肥等数十种综合利用产品。国内第一瓶朗姆酒、第一瓶甘蔗醋、第一瓶甘蔗啤酒诞生在广西,全球第一条糖蜜生物聚乙烯醇材料生产线诞生在广西。

  二、广西糖业创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虽然广西糖业在4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但在创新发展方面始终存在动力不足,产品单一,且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的问题。虽然产业规模占全国的60%左右,却缺乏对蔗糖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市场思维固化,适应改革发展能力不强

  由于糖业的特殊性,截止2019年2月,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广西糖料蔗购销模式一直“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各制糖企业习惯于按照蔗区资源固化的模式组织生产。2019年2月,广西实施糖厂蔗区和收购价格“两放开”后,部分企业无所适从,用市场手段建设原料基地的主动性不强、办法不多。部分企业对以订单农业替代蔗区的糖料蔗购销市场化改革认识不到位,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认识模糊。有的企业认为,“优先支持制糖企业在原扶持区域签订糖料蔗订单合同”,就是绝对禁止别的糖厂来自己的传统扶持区域发展原料基地;有的企业认为放开蔗区改革,就是像打麻将一样推倒重来,无序抢购糖料蔗,来一场弱肉强食的原料争夺战

  (二)产品思维僵化,供给侧改革能力不强

  虽然广西糖业循环经济走在全国前列,综合利用产品多达20余种,但主导产品食糖品种和包装却几十年一贯制,人称“麻包卖糖”,产品附加值极低。多数制糖企业眼看着区外知名企业拿着自己提供的白砂糖、赤砂糖、黄金砂糖等产品稍加个性化、定制化包装,便由大宗工业用糖转变为民用高端消费糖,进入超市和电商渠道,以十倍百倍的价格出售,只能临渊羡鱼。对日益增长的高端民用消费糖市场不调研、不生产、无销售。主要原因是产品思维固化,认为传统制糖企业就只能做大宗工业用糖,鲜有企业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研发生产新产品,创造新的消费热点。

  (三)脱困思维弱化,把握市场机遇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成长在政府保护性发展中的制糖企业“习惯于找市长,不善于找市场”,市场一旦风吹草动,多数企业的第一反应是请求政府解决问题,不善于运用市场的办法,从危机和挑战中发现机遇,创造需求和供给。最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召开的关于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广西代表团会议上关于糖业科技创新指示精神的会议上,多数企业思维方式依然停留在政府出钱安排项目,对如何通过市场手段实现科研和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认识不足、办法不多。

  三、广西糖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广西糖业创新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必须立足资源、产业、区位、政策等优势,进行创新、革新。既要从思想上破除僵化思维,更要从行动上消除惰性思想;既要从现代技术装备上对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更要从科研上创新体制机制;既要从新产品研发上发力,更要从成果转化、产品落地上市上下功夫。

  (一)产业定位全局化

  广西食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左右,在国家食糖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各级地方政府要立足“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有效发挥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沟通作用,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农业农村、工信、商务、财政等部门联系沟通,争取支持,主动承担起国家糖业保稳和食糖保供的光荣使命,切实发挥广西糖业在全国糖业整体宏观政策下的主力作用。

  (二)发展思路市场化

  思路决定出路,广西,乃至全国传统制糖企业最大的问题是市场思维不足,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思维生产经营,部分产糖区的少数领导也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思维推动改革发展,工作上错位、越位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一方面,地方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弃大包大揽的做法,放手让制糖企业在“游戏规则”内自由发展;另一方面,要用改革的办法倒逼制糖企业“入市”,让企业学会用市场的办法、创新发展的办法,来解决适应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技术装备现代化

  目前,广西、乃至全国糖业技术装备普遍落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低,要大力推进制糖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升级。一要推行大型全自动离心分蜜、连续煮糖等技术设备,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二要适应机械化收割入榨的需要,加快制糖企业卸蔗平台和蔗槽等压榨工艺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逐步形成高效卸蔗系统和高效清选系统;三要支持和引导制糖企业开展成品糖自动装缝包、机械手装包码垛等自动化改造,大幅减少劳动用工数量;四要推广蔗车在线排队、自动过磅和车辆物流管理等系统应用,推行单工序自动控制和全流程集成控制技术,逐步实现制糖生产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

  (四)科技创新市场化

  要针对糖业创新不足、产品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切实解决糖业科研论文化、职称化动力强劲,产业化、市场化严重不足的“两张皮”问题。一要加强糖业科技创新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引进清华启迪成立的广西糖业研究院要尽快挂牌运营,要以此为平台,采用市场化手段大力引进和培养糖业科研创新人才,建设国内一流的糖业科研人才队伍。二要大力开展糖业科技创新研究。要针对提升糖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出科研攻关项目清单,采用市场化和政府引导支持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科研攻关,解决产品创新技术瓶颈,为企业转产转型、提升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持。比如中小型糖料蔗收割机械、蔗叶采集和压缩打包机械、滤泥资源化利用、甘蔗植物水和甘蔗酒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科技创新和中试等。

  (五)产品研发生产多样化、高端化

  一要围绕提升主导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大力研发生产高端民用消费糖、药用糖等特色糖产品,延伸食糖产业链。二要立足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大力研发生产甘蔗醋(饮料)、甘蔗植物水、甘蔗酒等高附加值甘蔗多样性产品。三要集中蔗渣、蔗叶和糖蜜等优势资源实现高值化利用,推动蔗渣向制浆和环保餐具一体化发展;糖蜜向精细生物化工产品产业化发展,重点生产酵母及酵母提取物;蔗叶向饲料化、燃料化方向发展。

  (六)产业发展多业态一体化

  多业态一体化融合发展是糖业发展的方向,是提升竞争力的根本出路。广西糖业要依托广西·中国糖业产业园、贵港粤桂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来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大力推进制糖业“农工贸融合、产学研一体、商旅文互动”发展。将广西·中国糖业产业园建设成为集产品研发生产、市场交易物流、品牌展示培育、产业投融资于一体的糖业文化展示中心、商贸物流平台和糖业总部基地。将贵港粤桂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珠江—西江经济带最具竞争力的热电-制糖-浆纸及下游产品一体化的临港糖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将来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国家级糖料蔗繁育推广基地、国内最大的蔗渣环保餐具生产基地。

  (七)糖业数字产业化

  要加快糖业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实现糖业数字化和糖业数字产业化,促进糖业转型升级。目前正在建设的广西糖业大数据云平台是广西的第一朵“产业云”,也是全国第一朵“糖业云”,对广西产业、乃至全国糖业数字化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糖业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全力推进广西糖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实现各流程、各环节之间在平台上数据互联,助力“糖企上云”、“糖业上云”,挖掘糖业数据价值,构建糖业大数据金融服务诚信体系,完善糖业监管制度,提高政府对糖业的预测、监管和调控能力。要建成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涉糖农业、工业、商贸等互联网平台,实现糖业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互联互通,形成强大的数据服务能力,促进糖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八)支持政策务实化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制糖业和其他大宗农产品加工业一样,国际竞争力不强。要确保糖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国家食糖产业安全,必须像支持粮食、棉花、大豆等产业发展一样,务实出台糖业支持政策。要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加大对甘蔗育种工作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甘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甘蔗种质资源圃、品种测试中心等公共科研平台建设;支持一批糖业重大科研项目建设,为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大的科研保障。要稳定1500万亩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种植规模,实施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全覆盖,降低种植风险;推进糖料蔗健康脱毒种苗补贴常态化,稳定种植规模。要针对制糖业季产年销,糖企收购流动资金需求压力大的特点,将糖料蔗收购资金列入政策性银行贷款等。

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pua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