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中国糖业和谐共赢新生态 ——“十四五”中国糖业发展研究(3)

收藏

  三、政和天时,中国糖业重振新机遇

  “天时、地利、人和”是中国人追求的发展环境,进入21世纪的第3个10年以来,我国糖业发展迎来了“政和与天时”两大重大历史机遇。

  从内部看,“政和”成为我们重拾糖业信心,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强力支撑。

  2020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精神,国家财政2020-2022年连续三年对广西新植糖料蔗,给予350元/亩的健康脱毒种苗补贴。目前,广西正在争取这项补贴政策到2022年以后,普惠化、常态化,已经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初步认可。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推进糖业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李克强总理先后两次对广西糖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3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广西代表团会议上指出,“要不惜时间和金钱推动糖业科技创新”;9月,李克强总理到广西考察时,心系糖业,专门赴蔗田看望蔗农和糖业工作者,强调全国每三勺糖,就有两勺来自广西,感谢广西糖业人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送去了甜,并就推动糖业创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和新品种研发等工作作出具体指示。

  国家最高层党政主要领导这么关心糖业发展,这么密集地对糖业发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前所未有。从去年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后,实施新植糖料蔗350元/亩的脱毒健康种苗补贴,到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先后三次对糖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我国糖业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国糖业“政和支撑”前所未有。

  从外部看,市场“天时”迎来新一轮景气行情,为我国糖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连续两个榨季的苦涩过后,国际食糖供求关系发生了积极变化,以纽约原糖期货为代表的国际糖价已较长时间稳定在每磅17美分以上,对国内糖价企稳回升,形成较强的支撑。根据瑞达期货提供的数据,2020/21年制糖期,广西吨糖毛利约280元,云南吨糖毛利约540元,让我们感受到了糖业的丝丝甜意、阵阵香袭。

  以广西为例,2020/21年制糖期,全区糖料蔗进厂4921万吨,增长7.47%;平均单产4.41吨/亩,增长8.35%;产糖628.79万吨,增长4.8%;农民种蔗收入253.72亿元,增长7.69%。按瑞达期货提供的数据计算,预计全区食糖盈亏相抵后,实现毛利超16亿元,增长190%以上,是2018/19年制糖期以来最好的一个经济年度。2018/19年制糖期亏损高达25亿元,2019/20年制糖期虽然实现了整体扭亏,但利润也只有区区5.55亿元。2021/22年制糖期,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1106万亩,小幅减少9万亩,但由于“双高”基地建设成效的逐步显现,据调查测算,预计入厂糖料蔗比上榨季仍略有增长,食糖产量继续稳定在600万吨以上,效益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四、和谐共赢,中国糖业的出路与希望

  为抓住机遇,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托,不负广大人民群众对甜蜜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的要求,坚持立足国内自主生产保供为主、适当进口补充为辅的原则,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以推动我国糖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增强国产糖业竞争力为主线,提升国产糖供给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充分调动国内糖料种植与制糖生产、科技研发与成果产业化、南方蔗糖与北方甜菜糖、西部国产糖与东部进口糖、工业生产与市场贸易等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糖业发展内生动力,形成降本增效、支持保护制度共同发力的发展模式,实现糖业转型升级,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家糖业发展战略和国家领导同志对糖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实现上述目标,针对我国糖业发展存在的内外部环境问题,全国糖业人必须同心戮力,构建“南南合作、南北互鉴、东西交融,农业与工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生产与消费相辅相成、有效衔接,期货与现货双向托产稳市,宏观调控坚强有力”的和谐共赢美好新生态,增强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南南合作。是指南方广西、云南、广东、海南四省(区)蔗糖产业的合作。要在“双高”糖料蔗生产基地建设、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良种研发与推广、泛糖产品交易与大宗生产原辅料采购、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打造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做稳做强90%的国产糖业。

  ——南北互鉴。是指南方蔗糖产区和北方甜菜糖产区要在“糖料机械化生产、新品种和新产品研发推广、糖料订单农业与定价机制、糖料种植与制糖生产利益双向联接、产业支持政策争取”等方面要相互借鉴、相互支持,团结携手,让科技与智慧之光普照、政策与合作之温共暖。

  ——东西交融。是指沿海进口加工糖产业和西部国产耕地糖产业,要走出对立、走向合作交流,共同保障国家食糖安全。东西两大糖业主体有很好的合作的基础,有些企业,既有西部国产耕地糖工厂,也有沿海进口原糖加工基地;有些进口原糖加工企业,建设精炼糖厂的第一桶金就来自国内食糖贸易。双方也有合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近年来,东部精炼糖企业的开工率严重不足,急需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西部国产耕地糖企业,在稳定并加强糖料保障的同时,需要开发生产新的战略性产品,提高抗风险能力,为东部有实力的精炼糖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投资发展空间。

  以广西为例,已研发生产了甘蔗饮用醋、甘蔗植物细胞水、甘蔗啤酒等战略性产品,但由于他们缺乏资金和高水平的营销团队,甘蔗植物细胞水、甘蔗啤酒目前尚未进行产业化生产推向市场,给包括东部有实力的精炼糖企业在内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投资机会。

  为构建全国糖业和谐共赢美好新生态,全国各省(区、市)糖业主管部门及各相关企业、机构,必须携起手来,共同推进解决制约糖业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关键问题。

  第一,共同争取国家解决提升糖农种植意愿问题。中国糖业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国家食糖安全战略能否得到保障,关键要解决农民的糖料种植意愿问题。以广西为例,糖料蔗种植面积从高峰时的将近1600万亩,下降到目前的1100余万亩,主要原因是由于种植比较效益下滑,农民逐步减少种植。近年来,广西农民种蔗亩均纯收入好的年景约1500元左右,按户均15亩左右种植规模计算,平均每户年种蔗收入约2.25万元。而区内水果、蚕桑等竞争性经济作物,亩均收益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世界第一产糖大国巴西,通过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糖料蔗户均种植规模接近千亩,亩均纯收益只需要人民币100元,户均纯收入就近10万元。这就是近年来我国南方糖料蔗种植面积持续萎缩,而巴西甘蔗种植规模稳定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争取国家对糖料种植实施“常态化、普惠化”的补贴支持政策,确保糖农有相对稳定的种植收益,稳定产业规模,保障国家食糖安全。

  第二,共同争取国家逐步改善糖田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糖料生产基地。甘蔗机收推进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糖田不宜机,必须在完成土地流转和平整的同时,持续不断推进宜机化改造。就我国南北两大糖料种植区域来看,糖田不宜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南方的蔗田。南方广西、云南、广东、海南4省区应联合呼吁国家从“十四五”开始,安排专项资金,对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蔗田,持续推进宜机化改造提升。同时,争取省级地方政府配套安排宜机化改造资金支持。

  第三,携手推进糖业科技进步,提升技术创新支撑力。要按照李克强总理关于“要不惜时间和金钱支持糖业科技创新,用三年、五年,或八年时间,解决糖业转型升级,科技支撑不足的问题”。各省(区、市)之间可以采取联合攻关的办法,筛选一批重大而紧迫的科研攻关项目(课题),整合全国涉糖涉蔗科研力量,以揭榜挂帅的方式,支持糖业科研攻关和科研成果产业化。

  第四,全面系统解决糖料生产人工机械化替代问题。在影响甘蔗机收的“五个不”中,除了“天气不给力”,因人不胜天,我们没有多少办法外,“蔗田不宜机、农艺不宜机、企农不共利、供需不积极”四个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逐步加以解决。“蔗田不宜机”,可以通过持续推进蔗田宜机化改造提升解决;“农艺不宜机”,可以通过宣传发动和示范引导,逐步实现农艺标准化;“企农不共利”,可引导制糖企业和糖料种植户进行股份合作,成为利益共同体来解决。对由于机收甘蔗夹杂物多和扣杂率争议引发的“供需不积极”问题,可以通过运用财政资金支持糖厂建设工厂压榨前除杂车间,或研发生产田间可移动式除杂装备,进而实施不扣杂改革来解决。

  以广西为例,通过综合施策,用10年左右时间,将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内的高标准蔗田机收率提升到50%左右,可在糖厂榨季生产期间,每天可减少约20万个砍蔗劳工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糖业协会《食糖产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2.中国糖业协会《中国糖业年报》

  3.广西糖业协会《广西糖业年报》

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pua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