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业变革:自动进口许可管理与进口报告管理——最新食糖贸易政策解读

收藏

  2020年6月30日商务部公告了新的食糖进口贸易政策,即将关税配额外食糖进口纳入《实行进口报告管理的大宗农产品目录》,并于2020年7月1日起实施。在此之前,国内配额外关税食糖进口实行《货物自动尽快许可管理办法》。本文通过比较两种进口管理政策的异同,来解读新政策实施后对国内食糖进口的影响。

  一、政策解读:服务、公开和市场化

  从我们对两种管理办法的简要比较看来(见下图表1),将关税配额外食糖进口纳入《实行进口报告管理的大宗农产品目录》后:一、政府对食糖关税配额外进口管理导向从单纯的管理向管理、服务和公开转变。二、自动进口许可证从先向有关部门申请到“实际装船”上报后生成,使得食糖进口更贴近市场,有利于进口企业掌握市场情况,增强对市场的分析。

  图表1:两种进口管理政策比较

  

  资料整理:华融融达期货

  但是我们关注到,与同样实施大宗农产品进口报告管理的其他农产品相比,关税配额外食糖进口备案登记表中额外需要登记近3年食糖进口实绩。这是否将造成企业备案登记的阻碍,值得进一步观察。

  二、进口回顾

  由于客观条件如种植面积扩张受限、种植成本提升等的限制,2014/15榨季以来中国食糖产量稳定在900-1100万吨左右,同时消费经过2007到2015年的连年扩张后,开始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因此2015/16榨季以来,我国产需表观缺口区间为400-600万吨。这部分缺口一般由正规渠道进口、非正规渠道进口和储备糖投放弥补。

  2017年5月22日实施配额外保障关税叠加自律性进口许可证后,2016/17、2017/18、2018/19榨季食糖正规进口量分别为230万吨、243万吨和325万吨。因此正规进口明显不能匹配国内的产需表观缺口,从而衍生了非正规进口、预拌粉和糖浆等灰色阴影产业的扩张和数量增加。

  价格方面,由于灰色地带难以量化,令市场蒙上了阴霾,国内期货和现货糖价走势也整体偏弱。现货糖价长期在国内制糖厂生产成本附近波动,种植端糖料价格也整体持稳,云南和湛江甚至有明显下调。因此国内制糖产业从种植到生产端,似乎没有因之前进口管控而获利,仅仅是起到了维持保护作用。

  时间继续往前推移,在正式实施自律性进口的2014/15榨季前3个榨季,国内食糖进口管控宽松,进口量维持在400万吨左右。而当时国内产需缺口仅有100-200万吨,因此当时的进口对国内食糖价格和产业形成了巨大冲击。

  图表2:中国食糖产需表观缺口和榨季进口量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中糖协、华融融达期货

  三、影响展望:新的动态平衡

  从加工糖企业产能角度看待进口量,按近2年主流开工的加工厂产能,7-8成开工率计算,我们估计加工厂正常的加工量在500-600万吨左右。再考虑到目前配额外50%的关税下,加工糖进口加工完全成本在4300元/吨(巴西糖)左右,对应现货利润在800元/吨左右。因此从进口空间和进口价差利润角度,管控放松后进口量确实有增加的动力。

  但细细研究新的进口管理政策后,后期进口管控是将变得更贴近市场和公开化。不排除短期进口量的放大,去挤压灰色地带,同时给国内制糖产业带来短期冲击。但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下,国内食糖将回归“阳光下”的平衡状态。同时因为信息的公开化,数据频率的更新速度加快,现货和期货市场将更关注不断滚动的动态平衡。这将进一步考验国内制糖企业、加工企业对市场的分析能力和风险对冲能力。

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pua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