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甘蔗压榨季已全面展开,印度全国合作糖厂联合会(NFCSF)发布的首份双周报告显示,目前已有 325 家糖厂启动压榨作业,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 144 家。受此影响,甘蔗压榨量已达 1280 万吨,较去年同期的 910 万吨实现增长;食糖产量为 105 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 71 万吨;平均出糖率为 8.2%,较去年同期的 7.8% 有所提升。
印度甘蔗压榨及食糖生产传统上于 每年10 月 1 日启动,恰逢 9 月底季风季结束。但今年季风持续时间延长,10 月仍有降雨,马哈拉施特拉邦部分地区的降雨甚至持续至 11 月,专家将此称为 “季风撤退期降雨”。一方面,马哈拉施特拉邦马拉塔瓦达地区遭遇的罕见暴雨已造成严重灾害,大豆、高粱、豆类、玉米、蔬菜及果园等待收割秋收作物受损;另一方面,田间甘蔗虽有望增重,但因土壤潮湿无法及时收割,导致新榨季压榨作业延迟启动。此外,卡纳塔克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爆发的甘蔗价格抗议活动,也大幅放缓了全国范围内的甘蔗压榨及食糖生产进度。而上榨季启动延迟的主要原因是马哈拉施特拉邦选举,导致作业推迟至 11 月下旬。
印度全国合作糖厂联合会表示,尽管新榨季压榨启动延迟,但预计总食糖产量仍将达到 3500 万吨,主要产糖区估产分别为:马哈拉施特拉邦 1250 万吨、北方邦 1100 万吨、卡纳塔克邦 700 万吨。预计350 万吨食糖将用于乙醇生产,国内预计消费 2900 万吨,加上期初库存 500 万吨,将出现 200-250 万吨的盈余。政府已批准其中 150 万吨用于出口,这一及时的提前公告将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2026 年 1-4 月的出口窗口期仅剩两个月,印度有望在榨季后期再获得 100 万吨的出口配额。这将为当前处于半萧条状态的糖厂带来部分缓解 —— 过去 6 年食糖最低支持价格(MSP)未作调整,乙醇收购价也已连续 3 年停滞不前。两大收入来源受阻,糖厂在支付甘蔗收购款、覆盖运营成本及结清供应商欠款方面面临巨大压力。
该合作糖业机构在声明中称:“印度全国合作糖厂联合会始终将农民利益置于首位。农民获得不断提高的公平性报酬价格(FRP),且期望更高的甘蔗收购价,这在逻辑上是合理的。作为以农民为中心的组织,我们完全支持这一诉求。但与此同时,随着原材料(甘蔗)价格上涨,通过提高食糖最低支持价格(MSP)和乙醇收购价,帮助糖厂获得充足收入,同样具有合理性。”
印度全国合作糖厂联合会主席哈什瓦德汉?帕蒂尔(Harshwardhan Patil)表示:“我们同时呼吁甘蔗种植户全力在甘蔗种植中融入人工智能(AI)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可使产量提高 40%,种植成本降低 30%。目前印度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 550-570 万公顷,单产停滞在每公顷 75-77 吨左右。作为全球第二大食糖生产国和第一大食糖消费国,印度迫切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在有限种植面积内实现甘蔗高产低成本。”
联合会董事总经理普拉卡什?奈克纳瓦雷(Prakash Naiknavare)指出,联合会的工作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将全国食糖最低支持价格(MSP)至少提高至当前出厂价水平、上调以食糖为原料的乙醇收购价、在未来周期增加食糖制乙醇的配额。
热线:4006-230057
信息:0772-3023699
商城:0772-3023997